選礦廠尾礦處理對環境污染較大,除了尾礦堆置對自然風景的明顯影響而外,重大的生態影響通常是出于混雜固體、重金屬、選礦藥劑及含硫化合物等的尾礦水排泄而引起的水質污染。
尾礦的性質變化懸殊,尾礦通常是以含水量高的礦漿形式外運并處置的,但也可能由很粗的較干物料(例如重介質選礦的尾礦)組成。露天采礦的費用較低,但所采礦石往往品位很低,從而導致大量微細尾礦的產出。與磨礦有關的礦石的物理性質決定尾礦的最終粒度,但至今尚無以增大平均粒度來減輕尾礦處理困難為目標的研究。
由于環境保護的壓力,選礦實踐的變化以及尾礦的經濟應用,尾礦處理方法已有發展。早期的方法是將尾礦排入江河水系(現在有一些礦山仍然這樣辦)或將脫水后的粗粒尾礦排干堆在地表。
自2010年,煙臺鑫海礦機有限公司提出尾礦干排工藝,將濃縮型水力旋流器+深錐多錐濃密機+高效多頻脫水篩配合使用,可使尾礦含水不超過15%,實現尾礦干式排放或制磚、回填采空區等二次利用,既減輕尾礦對環境的污染,又可從根本上解決傳統尾礦庫帶來的安全隱患。
上一篇:尾礦干排解決尾礦回填采空區的弊端
下一篇:尾礦干式貯存益處多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