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床選礦的目數選擇直接影響分選效率,通常適用的粒度范圍在30-200目之間。具體目數需根據礦石性質、礦物密度差異及目標金屬顆粒大小調整。砂金礦常用40-80目以捕捉中等顆粒金,而細粒錫礦可能需提升至120目以上。目數過大會導致輕礦物混入精礦,目數過低則可能流失有價值金屬。
為什么搖床選礦的目數范圍集中在30-200目?這個區間能平衡分選精度與處理效率。當礦石含泥量高時,需提前脫泥并降低目數至60目以下,避免床面水流被細泥干擾。對于鎢礦這類比重大的礦物,120目設置能有效分離石英等脈石。操作人員常通過觀察精礦帶分布調整沖程沖次,配合目數優化分選效果。
現場經驗表明,目數選擇要與給礦濃度聯動控制。濃度30%左右的礦漿在80目條件下,床面礦層厚度最利于礦物分層。某些含硫化物礦山會特意放寬至35目,利用硫化礦與石英的明顯比重差提升分選速度。雨季處理潮濕礦石時,目數需下調10-15目補償物料粘性增加的影響。
實驗室測試仍是確定最佳目數的可靠方法。將原礦篩分成多個粒級進行搖床試驗,觀察哪個區間回收率突增。某鉛鋅礦案例顯示,-100目+150目粒級的銀回收率比相鄰粒級高出18%。這種精準分級使選廠年收益增加230萬元。定期檢查篩網磨損情況同樣關鍵,破損篩網會導致目數失真影響分選精度。
實際操作中目數調整要配合橫向坡度。處理粗粒物料時加大坡度至5°-6°,細粒則調至2°-3°。某金礦將目數從60目改為100目后,配合坡度微調0.5°,金回收率提升7.2%。這種動態調整模式能應對礦石性質波動,保持穩定生產指標。最終目數確定需綜合考量設備參數、礦石特性及經濟效益三方面因素。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