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旋流器是礦物加工中常用的設備,它的特點是體積小、能夠快速處理大量礦漿,在磨礦回路、脫泥和尾礦處理中應用較多。本文為您介紹水力旋流器的工作原理、設計特點,及在礦物加工領域的常見應用。
水力旋流器是一種錐形裝置,通過側入口吸入礦漿。它使礦漿旋轉產生渦流。這種渦流利用離心力分離物料。細小、輕質的顆粒通過頂部的“溢流口”排出。粗重的顆粒通過底部的“底流口”排出。在礦物加工中的水力旋流器中,這種分離過程可以控制研磨粒度、清除礦泥、濃縮重組分或干燥尾礦。
水力旋流器通過側管輸送漿料。這使得漿料在錐體內部快速旋轉。旋轉形成兩股氣流:較重的外螺旋向下流動,較輕的內螺旋向上流動。進料頭、圓筒、錐體、渦流探測器和頂點等部件決定了切割尺寸(d 50),即顆粒均勻分裂的尺寸。具體細節如下:
主要力量:離心力(來自旋轉速度)、阻力和浮力推動顆粒移動。
流動路徑:重的物質螺旋下降至頂點。輕的物質螺旋上升至溢流口。
切割尺寸調整:壓力、漿料厚度、旋風尺寸和內部零件控制分割。
掌握水力旋流器的工作原理有助于調整分裂,減少底流中的細粉,并保持磨機負荷穩定。
水力旋流器在需要大批量粒度或密度分離的作業中表現出色。水力旋流器在采礦業中的主要應用包括:
研磨回路控制:將粗顆粒送回半自磨機或球磨機,并將細顆粒送往前方。
脫泥:去除影響浮選或過濾的粘土和微小顆粒。
脫水:使尾礦或中間加工流變稠,以便于處理。
預濃縮:在浮選或重力選礦之前,利用密度或形狀來升級礦石。
剝去過大尺寸:阻止大塊物體損壞下游設備。
在金礦、銅礦或其他礦產工廠中,選擇合適的旋風分離器并進行有效控制,是實現或破壞采收目標的關鍵。
良好的性能取決于旋流器的形狀和運行方式。為了改進水力旋流器的設計,提高水力旋流器效率,請考慮以下幾點:
尺寸:較小的旋風分離器切割更細,但處理的泥漿較少,且需要更大的壓力。較大的旋風分離器處理量更大,但切割更粗糙。
渦流導向器:較長或較窄的導向器可以通過穩定內部漩渦來收緊分流。但如果太緊,則會堵塞溢流口。
錐形:陡錐體切割粒度較粗,底流較干。平錐體有利于精細分選。
頂部尺寸:較大的頂部允許更多底流排出,但存在細粉被錯誤輸送的風險。較小的頂部可能會使細粉過稠并堵塞。
入口形狀:光滑的入口可減少湍流、節省能源并使分裂更加干凈。
水力旋流器分級工藝可確保磨機產量達到目標。假設半自磨機/球磨機的目標是75-150微米的顆粒。如果溢流顆粒過粗,磨機負荷會下降,可能無法釋放足夠的金屬。過細,則會浪費電力,同時產生影響回收率的礦泥。帶有自動壓力和密度控制的旋風集束可保持緊密,從而確保磨機高效運行。
在金礦廠,金礦選礦過程中的水力旋流器負責為浸出或浮選工藝設置研磨裝置。它確保研磨顆粒的尺寸適合炭漿法 (CIP) 或炭浸法 (CIL)。這減少了化學品的使用,并提高了金的釋放率,因此吸附或電解沉積等后續工序能夠回收更多金,減少浪費。
某銅金選礦廠希望提高浮選速度,從而實現更細的研磨。他們將混合尺寸的旋流器組換成了統一的250毫米旋流器組,延長了渦流探測器,并將頂點尺寸以1-2毫米為單位進行了調整。他們增加了嚴格的壓力控制(±5 kPa)和水來調節密度。以下是該水力旋流器案例研究中發生的情況:
溢流 P80 從 165 μm 下降到 140 μm,變化較小。
循環負荷穩定在 250–270%(過去在 180–320% 之間波動)。
浮選回收率上升了 1.2–1.8%,且沒有使用更多電力。
底流厚度增加 2–3%,有助于后續脫水。
這些改變在幾個月內就取得了成效,金屬產量增加,停工次數減少。
結論
在礦物加工中,水力旋流器能夠保持磨礦穩定,提高金屬回收率,并降低能源成本。選擇符合您目標的水力旋流器設計,密切關注水力旋流器的效率,并運用智能技術確保運行正常。對于金礦作業,水力旋流器在金礦加工中的應用能夠幫助您獲得更佳的浸出效果。了解水力旋流器的優缺點,以便將其應用于實際。想要獲得優質水力旋流器,請選擇鑫海旋流器——其堅固耐用,效率高、可靠性強,產量更高。
下一篇:吸附解吸電解過程的逐步分析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