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號稱地大物博,但不是無邊無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國號稱美麗中國,但不是青春永遠。而如今我國生態環境已遭到嚴重破壞,尤其是水污染更為突出。
我國水資源的分布極其不均勻,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低于500立方米,遠遠低于國際公認的人均所需1000立方米的臨界值。
據2012年5月國土資源部發布的《2011中國國土資源公報》顯示,我國200個城市4727個水質監測點上,取樣測試分析結果表明,水質呈優良級的占全部監測點的11.0%;水質呈良好級的占29.3%;水質呈較好級的占4.7%;水質呈較差級的占40.3%;水質呈極差級的占14.7%。總體而言,水質呈優良—良好—較好級的占45.0%,水質呈較差—極差級的占55.0%。較差—極差級水的比例已經超過了優良—良好—較好級水。
礦山企業一直都是水污染大戶,尤其是尾礦池對地下水的污染。尾礦池中礦漿中的重金屬跟著礦漿離子滲入土壤進入地下水,還有尾礦漿內殘留的浮選藥劑也隨著礦漿一起滲入土壤,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很嚴重。2011年10月28日,由國務院批復、環境保護部印發的《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對未來企業的污水排放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對礦山企業的污染起到了很好的限制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礦山企業開始對尾礦進行尾礦干排處理,希望通過降低污水的排放來減少尾礦池對地下水的污染。
但是,很多礦山因為技術上的原因,尾礦干排初期投資大、效果不理想并且生產成本高,使得尾礦干排不但不能造福于企業,反而成為了礦山的累贅。
然而,國內較早將脫水篩應用于尾礦干排工藝中的煙臺鑫海礦山機械有限公司的尾礦干排流程,彌補了傳統尾礦干排的多種缺點。
下一篇:“尾礦干排”幫助企業實現綠色開礦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