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資源經選礦選出有用礦物后的剩余礦渣,即尾礦。為了堆放尾礦而建的構筑物系統稱為尾礦庫,一般包括尾礦壩、庫區、排水設施等。
尾礦庫是一個極具安全隱患的泥石流危險源,當其 發生潰壩時,尾礦砂立即液化,進一步擴大壩的缺口,沿山谷向下游傾泄,庫內有害物質流出,一些原可回收的礦物流失,淤塞河道、沖毀農田、房舍、橋梁和公路等,對下游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 危害,其所損害的植被,污染的水、土壤更是難以治理恢復。據數據統計,在世界的各種重大災害中,尾礦災害僅次于地震、霍亂、洪水和氫彈爆炸等災害,居第18位。
尾礦庫潰壩災難事件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曾遭受過尾礦庫事故的災害。1928年12月15日,因發生地震,使智利巴拉哈納銅礦尾礦壩堆積壩體液化而滑動流失尾礦砂400多萬m3,造成54人死亡。1972年2月26日,美國布法 羅尼河礦尾礦庫潰壩,造成125人死亡,4000人無家可歸。1978 年1月14日,日本持越的兩座尾礦庫在伊豆近海地震及15日余震時相繼發生流動性坍滑,流出土砂礦渣泥漿9萬多m3,使下游遭受災害。 1985年7月中旬,意大利北部的普瑞皮爾尾礦庫潰壩,250人喪生。
在我國,也發生過尾礦庫事故的災害。1962年9月26日,云錫公司火谷都尾礦庫發生潰壩,造成死亡171人、受傷92人,受災人口 達13970人的巨大事故。1986年4月30日,安徽黃梅山尾礦庫由于滲流破壞發生潰壩,造成死亡19人,受傷95人。1994年7月13日,湖北大冶有色金屬公司龍角山銅礦由于暴雨沖擊,尾礦庫潰壩,死亡28人 、失蹤3人。
尾礦庫引發地質災害
尾礦庫是礦山事故易發部位,容易受到自然、人文等條件的影響而引起泥石流、滲透、滑坡等。
(1)泥石流 泥石流一般表現為潰壩,70%以上的 尾礦庫潰壩伴隨著泥石流災害。當尾礦庫積水多,存放尾礦漿飽和,排洪能力小,壩體出現裂縫或庫區管理不當,濫挖亂采等因素時,很可能會造成大規模的泥石流災害。
(2)滲透 隨庫區堆積 量增大,庫區內有害藥劑和微小顆粒會滲透入土壤中,一則污染土質,破壞土壤微生物群,二則使庫區內地基軟化,引發地層錯動,嚴重可導致潰壩事故。
(3)滑坡 固定壩體的一端偏離原來位 置塌落滑出,常常導致尾礦庫垮壩。壩體建成時,壩體兩端所依附的地層,在受到外力(強地震、持續暴雨、施工方面以及勘察設計不合理),致使部分壩體松動,發生坍塌。不論哪種地質災害,不僅 造成人員傷亡和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還造成周圍環境污染等次生災害。
尾礦庫災害法寶-尾礦干排工藝
尾礦干排工藝是指尾礦漿經多級旋流濃縮后,再由高效脫水設備處理,形成含 水量小、易沉淀固化的濾餅,這些濾餅可用于采空區的充填料、建筑材料的原料等。該工藝不僅能解決尾礦庫災害、減少尾礦庫建設和維護資金,而且尾礦干排工藝設備操作簡單,成本低,是解決尾礦 庫地質災害的法寶。如煙臺鑫海礦山機械有限公司研發的脫水濃縮型水力旋流器+高效深錐多錐濃密機+高效多頻脫水篩組合的尾礦干排系統,能夠在避免尾礦堆存的同時,又為礦山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 效益。
總之,要解決尾礦庫地質災害問題,除了對已存在的尾礦庫做地質災害評估預測外,還需一些設備研發企業,從綠色礦山的理念出發,不斷地創新生產出新工藝新設備,避免尾礦的堆存, 減少礦山在整個工期內所存在的各種地質災害以及對礦山周圍環境的破壞,從而保證礦山工人及附近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