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的礦產資源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前蘇聯,但我國的礦產資源回收率很低,其總回收率比發達國家低20%,鐵、錳黑色金屬礦山采選平均回收率僅為65%,國有有色金屬礦山采選綜合回收率只有60%~70%。尾礦常年堆疊在尾礦庫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很大。
1、礦山尾礦直接造成環境污染
尾礦對地面環境的污染表現是多方面的:其原礦直接攜帶超標污染物質,如放射性元素及其他有害組分;選礦過程中使用的化學藥劑殘存于尾礦并與其中某些組分反應,產生新的污染源;在地表堆放條件下,尾礦發生氧化、水解和風化等表生變化,使原本無污染的組分轉變為污染組分,如有色金屬礦山普遍存在的某些重硫化物;流經尾礦堆放場所的地表水,通過與尾礦相互作用,溶解某些有害組分并攜帶轉移,造成大范圍污染;由于金屬礦山尾礦顆粒極細,排出的尾礦干涸后經風力攜帶極易揚塵造成污染;某些礦山尾礦直接排泄于湖泊、河流、污染水體,堵塞河道,引發大災害。
2、尾礦堆存占用大量的地資源
我國共有大中型礦山9000多座,小弄礦山26萬座,因采礦侵占,占地面積已接近4萬km2,由此而廢棄土地面積達330km2/a。以我國露天礦為例,排土場、尾礦庫占地面積占礦山用地面積的30%~60%。采礦活動及其廢棄物的排放不公破壞和占用上大量的土地資順手,也日益加劇了我我人多地少的矛盾,而且礦山廢棄物的排放和堆存也帶來了系列影響,對土 地的侵占和污染制約了當的的社會經濟發展并危害到人體的健康。
3、礦尾易安全隱患
尾礦堆放易產生流動、塌陷和滑坡,尤其是壩高超過100米的大型尾礦庫,一日發生事故,其造成的破壞相當巨大。
4、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
我國礦產資源和率很低,其總回收率比發達國家低20%,鐵、錳黑色金屬礦山采選平均回收率僅為65%,國有有色金屬礦山采選綜合回收率只有60%~70%。以鐵礦為例,我國資源共伴生組分很豐富,大約有30余種,但目前能回收的僅有20余種。因此大量有價金屬元素及可利用的非金屬礦物遺留在固體廢物中,上礦產資源開發損失總值達數千億元。特別是老尾礦,由于受當時條件的限制,損失尾礦中的有用組分會更大一些。
然而,近年煙臺鑫海推出的尾礦干排工藝讓礦山走上了綠色道路,將尾礦濃縮脫水后,干式排放,不僅可以節省傳統尾礦庫的建設費用和常規維護費用,還可以使自流回水充分利用,而且還可以大大節省占地面積,將得到的干尾礦充填空礦區,不僅減少了尾礦堆存的危害,還減少了環境污染。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