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礦雨水處理中PAM的用量需要根據水質特性精準調控。通常每噸雨水投加0.5-2.5克陰離子型聚丙烯酰胺能實現懸浮物高效絮凝,但具體數值需通過燒杯試驗確定。礦石種類直接影響污染物濃度,鐵礦廢水可能需要1.8克/噸的投加量,而含黏土礦的廢水往往需提升至3克以上。
為什么不同選礦廠的PAM用量差異這么大?關鍵在于進水濁度與顆粒電荷特性。處理含高嶺土的雨水時,陰離子PAM更容易與帶正電的微粒結合,此時過量投加反而會降低沉降速度。操作人員應每季度檢測水質變化,雨季來臨時需將投藥設備調節靈敏度提高30%以上。
現場調試時要重點關注藥劑的溶解時間與攪拌強度。配置0.1%濃度的PAM溶液時,若溶解罐攪拌轉速低于60轉/分鐘,容易產生魚眼狀膠塊。某銅礦企業通過加裝在線粘度計,成功將藥劑消耗量從2.2克/噸降至1.6克,每年節省成本超12萬元。
設備選型同樣影響藥劑利用率。采用管道混合器代替傳統攪拌槽,能使PAM溶液與雨水接觸時間縮短至3秒內,提升絮凝效率15%以上。但要注意壓力波動值需控制在0.2MPa以內,否則會破壞形成的礬花結構。
環保驗收時特別注意PAM殘留檢測。雖然聚丙烯酰胺本身毒性較低,但丙烯酰胺單體殘留量必須低于0.05mg/L。某選礦廠因未及時更換過期藥劑,導致排放水丙烯酰胺超標被處罰的案例值得警惕。定期清理加藥罐底部沉淀物,能有效避免此類問題發生。
上一篇:選礦藥劑有多少種
下一篇:重慶鎢礦選礦價格多少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