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我國黃金礦業發展歷程,在20世紀70年代前建成的選廠,普遍采用浮選、重選、混汞等單一或組合工藝。礙于當時選礦工藝水平的限制,回收率普遍較低,大量細粒金、包裹金或與特定礦物共生的金流失到尾礦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如今,隨著選礦技術不斷升級革新,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的普遍使用,我們有能力將那些老尾礦中的有價元素變廢為寶,為選廠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奠定了礦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本文為您介紹金尾礦再選常用的四種工藝,及再選工藝的流程和步驟。
在金尾礦中,除了金、銀等貴金屬,還富含鉛、鋅、銅、硫等有價伴生組分,對這些物質進行綜合回收,能夠提升整體項目效益,更是對資源“吃干榨凈”,踐行綠色礦山理念的關鍵路徑。
1. 磁選-重選聯合,回收鐵
適用尾礦:一般用于砂金礦尾礦,特別是富含磁鐵礦、赤鐵礦、鈦鐵礦、石榴石等磁性礦物的尾礦。
再選工藝:該方法主要針對砂金尾礦富含磁性礦物的特點。采用高梯度磁選機分離磁鐵礦精礦,再利用螺旋溜槽、搖床等重選設備富集弱磁性礦物,如赤鐵礦、鈦鐵礦、石榴石。
對于成分復雜的弱磁性混合精礦,可進一步采用磁化焙燒技術,將弱磁性赤鐵礦、菱鐵礦轉化為強磁性磁鐵礦,再利用磁選法回收。
2. 全泥氰化法,回收金、銀
適用尾礦:金以微細粒游離狀態存在,或包裹體在細磨條件下可解離的氧化型或原生型老尾礦。
再選工藝:將尾礦細磨至充分解離,在氰化鈉溶液中進行浸出,溶解金形成金氰絡合物。隨后利用活性炭的巨大比表面積吸附金氰絡合物(炭吸附),最后通過解吸電解獲得金泥,精煉成合質金。
工藝優勢:技術成熟度高、流程簡單、回收率穩定,又去省去了原礦開采和破碎的成本,尾礦處理成本顯著降低,計時尾礦金含量在1g/t左右,仍然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3. 炭漿工藝,低品位金尾礦必備
適用尾礦:適用于處理金品位<1g/t的低品位金尾礦,系統性能優異,收益穩定,盤活了低品位存量資源。
再選工藝:尾礦經配有智能控制系統的球磨機進行磨礦,可有效避免過磨。隨后經充氣攪拌槽進行攪拌,并選用高強度、高吸附容量、低磨損率的專用活性炭。尾渣處理采用過氧化氫氧化法(INCO法)或酸化回收法(AVR) 處理貧液,破壞殘留氰化物并回收氰化鈉,大幅降低環保風險和藥劑成本。
4. 浮選法,綜合回收硫及含金硫化物
適用尾礦:以黃鐵礦為主,伴生黃銅礦、斑銅礦、自然金、銀金礦,及鏡鐵礦、菱鐵礦等,脈石主要為石英、絹云母。
再選工藝:采用“一段磨礦+優先浮選”工藝流程,首先將尾礦磨細至目標單體解離度,然后進行浮選。浮選的過程中利用高效調整劑和選擇性捕收劑,優先浮選出含金高的銅礦物。然后調整藥劑制度,浮選含金黃鐵礦和硫精礦。對于氧化鐵礦,可在浮硫后采用強磁選回收。
工藝優勢:不僅能夠有效回收金,還能同步回收銅精礦、硫精礦、鐵精礦等,實現資源綜合利用。
制定科學合理的金尾礦再選方案,是實現經濟效益提升的關鍵。那么在制定再選方案之前,我們需要進行尾礦性質勘察、流程對比、經濟性調查、環保合規等一系列的工作,下面我們分別進行介紹。
1. 尾礦性質勘查
首先對目標尾礦進行系統采樣,這一過程中需要分析尾礦的礦物組成、化學性質、物理性質等,另外,對于歷史生產資料的考察也非常重要。
2. 個性化工藝流程設計
工藝流程設計應嚴格遵循“一礦一策”原則,不存在萬能工藝。因此,我們要根據尾礦特性、目標產品、投資預算和環保要求等,進行嚴謹的實驗室試驗,甚至擴大連續試驗,比選技術路線,確定工藝參數和設備選型。
3. 經濟性調查
進行成本核算和市場價格預測是確定項目可行性的關鍵。成本核算包括藥劑、能耗、人工、設備折舊和環保投入等。
尾礦的物理存量、分布集中度和運輸距離也會對處理規模和經濟效益產生較大影響。大型且集中的尾礦庫較為理想。
4. 環保問題
當設計氰化工藝時,應嚴格遵守《黃金行業氰渣污染控制技術規范》等法規,配置完備的尾礦處理系統、為礦物防滲設施和在線監測系統等。對粉塵、噪聲和生態系統修復,應擬定治理方案。
金尾礦再選是資源綜合回收、選廠效益提升和礦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鑫海礦裝在礦物加工領域深耕27年,深諳“采、選、尾”每個環節的精髓,至今已服務過2500+座礦山,項目遍及全球100+個國家和地區,我們積累了海量的國內外復雜項目的成功經驗。
在金尾礦再選方面,鑫海能夠為您提供的不僅僅是上述四個再選工藝技術,還包括先進的裝備、專業的研發和工程團隊,以及一站式解決方案。我們致力于將尾礦中的潛在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如果您有金尾礦再選方面的需要,請聯系我們。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