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礦過程中粒度控制直接影響分選效率與資源回收率。普遍適用的最佳粒度范圍需結合礦石類型、礦物嵌布特性及選礦工藝綜合判斷。例如鐵礦磁選通常要求破碎至0.1-2毫米,而金礦氰化浸出則需要更細的-0.074毫米占比超過90%。需要重點關注礦石中有用礦物與脈石的單體解離度,特別是當目標礦物嵌布粒度小于0.02毫米時,過度粉碎反而會導致礦物泥化損失。
為什么說粒度均勻性比絕對數值更重要?實際生產中經常出現粗粒級未完全解離與細粒級過粉碎并存的情況。浮選作業對-0.15+0.045毫米粒級回收效果最佳,重選設備對0.5-5毫米物料分選精度最高。建議采用階段破碎-階段選別流程,通過篩分檢查及時調整破碎比,既能保證解離度又可控制能耗。某銅礦實踐顯示將破碎最終粒度從-12mm調整到-8mm后,浮選回收率提升了4.7個百分點。
粒度檢測需要同步使用篩析、激光粒度儀和顯微鏡觀測。濕式篩分適合檢測-0.074mm細粒級,X射線斷層掃描能精準測定礦物嵌布特征。操作人員需定期檢查磨機鋼球配比,當新給礦硬度變化超過15%時應立即調整磨礦濃度。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含黏土質礦石在細磨時會產生緩沖層,這時采用高壓輥磨預處理反而能提升效率。
選礦廠常通過閉路磨礦實現粒度控制。將螺旋分級機返砂比維持在200-350%可穩定磨礦細度,旋流器底流濃度控制在60-75%時分級效果最佳。對于難選氧化礦,有時需要將物料磨至-0.043mm占80%以上。但需警惕過度磨礦導致的選礦成本上升,某鉬礦測算顯示粒度每降低10微米,每噸礦石能耗成本增加2.8元。
上一篇:鋁礦選礦設備價格多少
下一篇:選礦搖床廠家費用多少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