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礦山行業規模和生產能力在日趨擴大。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金屬部處長段少甫表示,2011年,國內有色金屬工業一路想好,產品產量穩定增長,10中常用有色金屬產量為3141.6萬噸,同比上漲9.28%。大量的礦產資源開發,勢必伴隨著大量尾礦的產生,同時增加了尾礦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據不完全統計,2001年至2010年,全國共發生尾礦庫安全事故66次,造成了大量的經濟損失,嚴重危害了當地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尾礦庫安全事故中,因洪水引起的尾礦庫事故占所有事故的1/3;壩基滲漏事故占總事故的1/5;其他事故還有壩體破壞和排洪設施故障等。
因洪水而發生的事故
1985年8月25日,由于連降暴雨導致洪水超標,湖南省郴州地區一山谷型尾礦庫發生潰壩。
上游洪水越過截水溝進入尾礦庫,超標的洪水導致尾礦庫水位上漲,造成洪水漫頂沖垮壩體近60m,尾礦流失106t左右。本次事故造成49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1300多萬。洪水引起的尾礦庫事故,主要是由于尾礦庫上游連續暴雨所致,因此在尾礦庫發生暴雨時,要時刻關注尾礦庫水位,及時檢查排洪設施,避免漫壩事故的發生。
因壩基滲漏事故
1986年4月30日,安徽馬鞍山市黃梅山鐵礦尾礦庫子壩高度超標,導致壩內浸潤線已接近壩坡。在壩體完全飽和的情況下,由于采用松散尾礦堆筑的子壩發生滲流破壞導致主壩潰壩,致使庫內84萬立方米的尾礦及水大部分傾瀉,本次事故造成19人死亡、95人受傷,生命財產損失慘重。因為壩內擋水的子壩發生滲漏,致使礦漿漫過灘頂致使土壩潰壩,礦山違規加高礦頂高度是導致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
尾礦干排技術
其實,這兩種尾礦庫事故的發生,都是由尾礦濕排造成的,由于濕排的尾礦含有大量的水,使得礦粒松散,影響了壩體的強度。而且積水的壓力也對尾礦庫礦壩產生了額外的負擔。在這種情況下,尾礦干排技術應運而生。尾礦干排是通過一系列技術工藝流程使得尾礦含水率低于20%,達到干排目的。干排的尾礦完全避免了漫壩事故的發生。尾礦干排工藝中,比較出色的是煙臺鑫海礦山機械有限公司的尾礦干排系統,可以使尾礦含水率低于10%左右,并且每噸尾礦的處理比傳統流程低了3-4元,使得尾礦干排真正意義上成為了具有經濟可行性的工藝流程,為礦山尾礦庫安全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上一篇:尾礦干排挖掘尾礦廢料再利用
下一篇:尾礦回水利用你懂多少?
新聞推薦